貧困地區,山西的下一個“富礦”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解讀“山西式扶貧”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韓文 | 兩會現場報道
  3月6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西代表團媒體開放日現場,當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聽到某媒體記者關於“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提問時,心情還是略顯沉重——儘管山西首創的這一“企業發展,農民致富”的扶貧新模式被多方看好,且開局良好。
  按照人均年收入低於2300元的新標準計算,2012年山西尚有農村貧困人口412萬,占農村人口總數的17.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排全國第九位。在新一輪扶貧攻堅中,山西仍然是重點省份。
  前一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並明確了“實行精準扶貧”“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的主攻方向。
  從幹部下鄉住村包村,到百企千村產業扶貧,3年間,袁純清一直將山西貧困地區農民“收入翻番”作為履職目標而殫精竭慮、戮力前行。
  3月9日,袁純清在山西代表團駐地萬壽莊賓館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獨家專訪。
  攻堅太行、呂梁
  58個貧困縣、412萬貧困人口、占據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中的兩個(呂梁和太行—燕山地區)……
  事實上,煤炭大省的貧困一面,外界知之甚少。2010年,袁純清履新山西後,曾數次前往呂梁與太行革命老區調研。目睹了“兩山”(呂梁山、太行山)貧困地區農民的生活境況後,有些傷感,“想起來就夜不能寐”。
  袁純清將山西的貧困問題總結為三個特點:一是貧困面大,58個貧困縣占到全省涉農縣的一半以上;二是貧困度深,2012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省的75.4%、全國的60.5%,其中3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全省的57.9%、全國的46.5%;三是穩定脫貧難,貧困人口多數生活在山莊窩鋪,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發展滯後,資金緊缺,培育主導產業難度大,穩定增收渠道少,很容易返貧。
  “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山西小康不小康、關鍵要看太行和呂梁。”袁純清直陳“兩山”於山西的重要性。
  為了儘快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2010年底,山西省作出“幹部下鄉住村”的決定,全省6000餘名幹部積極投身農村大舞臺。按照山西省委的安排,位於太行山腹地的一個貧困村成為袁純清的幫扶點。
  去年7月,以呂梁山、太行山兩大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促進農民收入翻番為核心的“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在山西順勢啟動。該工程通過支持引導百家以上大中型企業,帶動數千個貧困村實現區域化、規模化產業扶貧開發,最終來實現農民增收和企業轉型。
  自此,以省領導聯繫貧困縣、扶貧開發企業和住村包村點“三合一”幫扶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山西式扶貧”開始發力。
  3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人民大會堂山西廳參加山西代表團審議,談到改善民生時,李克強現場吟誦了晉祠的一副對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人共樂千秋節;樂不可無,樂不可極,樂事還同萬眾心。他說,我對“樂事還同萬眾心”印象特別深,用現在的話,就是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雖然山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連續4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上百萬人口實現了脫貧,但聽了總理吟誦的對聯,袁純清還是覺得扶貧的步伐慢了些。
  磚壁“試驗田”
  對於“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出台的背景,袁純清坦承得益於磚壁村這個實踐“範本”,“就像‘試驗田’,磚壁成功的路徑完全可以複製”。
  2011年5月30日,第一次前往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的袁純清,在得知該村上一年度人均純收入只有2600元時,他沒有懷疑——因為山大溝深、土地貧瘠,加上村民那種安於現狀的精神狀態印證了這個數字的合理性。
  截至去年底,袁純清先後9次“回到”這個住村點。近3年裡,他在磚壁村累計獃了半個月時間,開了十餘場座談會。到2012年時,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已躍升至6515元,比2010年增長了150%。袁純清自己確定的目標是“‘十二五’末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
  磚壁村的巨變正是基於企業資本、技術、管理與農村土地、勞動力、旅游資源的嫁接合作。磚壁實踐不僅快速帶動了當地農民的增收致富,也為參與其中的資源型企業的多元發展提供了機遇。
  2013年6月18日晚上,袁純清在磚壁村邀請幾位村民代表和基層幹部座談。座談會上,袁純清有感而發:由磚壁夢,我聯想到全省貧困地區群眾的致富夢,聯想到全省人民的幸福夢。
  另外一個企業的範例,在袁純清看來也對“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出台產生過積極影響。
  袁純清記得,他曾參觀過由陽泉市盂縣某煤炭企業投資的一個農業生態園,由於煤炭資源瀕臨枯竭,該企業為了轉型租用了當地農民的1萬畝土地,種花卉、黃豆等作物。令人稱奇的是,他的黃豆產量遠高於當地農民。究其原因,企業負責人稱企業的管理能力、工人的專業化水平要高於農民,同時形成產業,有了規模效應。如今,該企業又投資建設了一個規模更大的農業示範園,集吃、住、養殖、種植、旅游觀光為一體。
  “這個煤炭企業的轉型對我觸動很大,給了我產業扶貧方面的一些經驗與啟示。”袁純清說。
  不搞“拉郎配”
  “我一貫的思路是要充分調動當地農民與班子的積極性,調動社會資源的積極性,而不能單純依靠政府去投入。到磚壁村的時候我就強調,我不會帶錢去幫扶你們。”對於扶貧,袁純清始終堅持“授人以漁”的觀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這一條恰恰成為“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制度紅線”。
  按照要求,山西每個參與扶貧的企業都要建立農業開發公司作為投資建設和經營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化、股份化運作,堅持以互利雙贏為基本原則,把政府引導、政策支持、農民增收、企業贏利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民兩個積極性,形成利益共同體。
  袁純清直言“堅決不搞‘拉郎配’”,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過去企業扶貧投點錢就完事,原因就在於那是企業的一種外在行為,現在我們要讓它成為企業的內在行為。建立農業大產業、大項目,用工業化理念推進農業生產經營,通過規模經營實現規模效益。要知道,貧困地區的黃土也可以變成金啊!”
  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山西58個貧困縣開工建設項目達到209個,總投資690多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19個,開發、流轉土地或帶動萬畝以上基地建設的項目32個,可吸納帶動10萬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
  據悉,到2015年,山西企業產業扶貧開發將帶動貧困村2000個以上,區域內農民人均純收入提前實現翻番;到2020年,將帶動貧困村5000個以上,區域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今後5年內,“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預計總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可實現產值2800億元以上。
  雖然這個扶貧新模式得到了企業與農民的高度認可,且在各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袁純清仍希望能在制度的設計上更加科學、有效。“今年我會找時間下去認真調研一番,希望能在機制上有更大的突破。”他表示。
  “企業轉型和農民增收的雙贏”
  袁純清認為,山西當前實施的“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對於本土能源企業的轉型發展是一次重大機遇。
  眾所周知,山西資源型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能源市場持續低迷、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形勢下,面臨著加快實施轉型、優化產業結構、拓展發展空間的緊迫任務。
  這樣的大背景被袁純清視作是能源企業與貧困農民“聯姻“的絕佳機緣,而合作的模式則是一次“企業轉型和農民增收的雙贏”。
  “把企業的資本、管理、技術、市場優勢和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特色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實行市場化、公司化運作,給企業有力的扶持政策,在確保農民不失地、不失利、不失業的前提下,通過出租、入股、轉包等形式吸引農戶流轉土地。”袁純清介紹道。
  在3月6日的山西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袁純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特意請全國人大代表、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現身說法,從企業的角度談談扶貧開發的情況。
  張有喜介紹,同煤集團共成立了6個扶貧公司,分佈在天鎮、渾源等貧困縣,先期投入已達億元,建起百個蔬菜大棚和高科技暖棚,引進山東的蔬菜種植技術,幫當地群眾搞設施農業,帶動了周邊6個村的1000多戶農民……
  正如袁純清所言,“山西這樣的試點還很多”。而大批企業爭相奔赴貧困地區“掘金”,同樣經過了深思熟慮,認為“具備了產業扶貧的時機與條件”。
  2009年至2012年,山西先後投入600億元在農村實施了兩輪“五個全覆蓋”,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得到較好解決,這也為企業實施規模化產業開發提供了硬件支撐。
  從農業的角度分析,山西雖是農業小省,卻素有“小雜糧王國”的美譽,蔬菜、中藥材、乾鮮果品等在全國享有盛名。然而,受制於發展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品牌影響力不強等因素,市場一直不溫不火。
  袁純清表示:“山西將積極承接環渤海地區農業產業轉移,圍繞規模養殖加工、設施農業、中藥材種植加工、小雜糧加工、旅游開發和特色農業開發園區建設等,設計一批‘項目菜單’,謀劃一批實施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優勢獨特、帶動能力強,適合大企業參與的好項目大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合作機制,聯繫引進省外知名企業,共同開發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
  採訪結束時,袁純清頗為自信地說,貧困地區將會成為繼煤炭之後,山西的下一個“富礦”,希望國內外有識之士更多地關註山西的貧困地區。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臨汾市市長岳普煜:市場是產業扶貧的核心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韓文 | 兩會現場報道
  今年55歲的山西臨汾市市長岳普煜,從1982年畢業分配至太重設計院軋鋼室任設計員,到2012年從太原重型機械集團董事長崗位上調任臨汾,整整在太重集團工作了30個年頭。
  回憶之前太重集團參與的扶貧項目,岳普煜直言:“過去我們都是按照省里安排的扶貧點,去建個學校、打個井,或是建個書屋、修條路等等,全部是花了錢就了事,不求回報,幾乎全是側重民生方面的。”
  對於山西當前實施的“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戰略,岳普煜高度評價,認為產業扶貧不同於過去的單方面幫扶,只有以市場為導向,以雙贏為目的,才能形成長效的扶貧機制。
  “這不僅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精神,也是按照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創新扶貧開發方式,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進行的大膽探索與實踐。”岳普煜表示。
  2013年7月19日,山西省“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動員大會召開,臨汾市隨之全面拉開了產業扶貧大幕。除了積極做好省屬企業與臨汾所屬的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對接工作,臨汾市發揮市場的核心作用,動員全市企業積極做好與貧困鄉鎮、貧困村的產業扶貧對接。
  “臨汾許多貧困縣靠近黃河,我們必須從這些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出發,挖掘特色優勢資源,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開發,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生態旅游則生態旅游。”岳普煜告訴記者,“通過開展扶貧開發攻堅戰,同時還要做好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生態化‘四化’一體推進的大文章。”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潞安集團董事長李晉平:油用牡丹,可讓貧困農民受益40年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韓文 | 兩會現場報道
  作為山西五大煤炭集團之一,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潞安集團”)在煤基合成油的先行先試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百萬噸級煤制油項目業已取得國家發改委的“路條”。
  3月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全國人大代表、潞安集團董事長李晉平拋開煤基合成油,暢談該集團正在傾力打造的另一種油品——牡丹油。
  “這個油含有豐富的α–麻酸,是提高智力和防止老年人大腦衰老的高端保健品,市場前景非常好。”李晉平表示。
  他直言,企業此次“跨界”, 主要是響應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的號召,同時,立足企業自身實際進行產業轉型的戰略選擇。
  2013年,山西要求省屬國有大型企業以產業轉型為契機,對口扶持省內23個貧困縣。其中,潞安集團確定的扶貧縣為靜樂縣、岢嵐縣、保德縣、武鄉縣等6個貧困縣,6個農業開發公司已全部成立。
  通過調研,潞安集團根據各地的特色產業和農業現狀,選取了油用牡丹、藜麥、雙孢菇及玫瑰等項目作為農業產業開發項目。
  “既要起到扶貧的作用,還要培養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這就需要我們選擇高端與優勢項目,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長期受益。項目決定著‘造血’機能,只有選對項目才能避免‘輸血’式扶貧!”李晉平表示。
  基於此,潞安集團對於項目的選擇格外慎重。油用牡丹被潞安集團看好,不僅緣於油用牡丹籽榨油後每斤高達1500元人民幣的售價,更為重要的是,油用牡丹有著長達40年左右的生長期,可以保證農民的持續受益。
  李晉平為記者算了筆賬:“與農民訂單作業,我們負責管理培訓,農民負責養護、採籽。前三年油用牡丹不結籽,由我們補助農民,每年每畝地700元;結籽後,我們回收,每年每畝地給農民5000元以上。地還是梁地、坡地。你算算,農民在這40多年中獲利有多少?”
  記者瞭解到,潞安集團去年用於產業扶貧項目的投入為1.3億元,今年預計達到2.4億元以上,5年內計劃總投資超過15億元。按照規劃,5年後潞安集團的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將達到50萬畝。
  與此同時,潞安集團建設的山西省規模最大的育苗基地即將建成,建成後,昂貴的油用牡丹種苗將告別外採,全部實現自供。
  “過去我們煤炭企業是在破壞地球,現在我們也要積極投身到修複、保護地球的產業中。企業扶貧不僅要做到與貧困農民的利益雙贏,還是一種責任與使命。所謂厚德載物,這也是行大道!”李晉平坦言。
(原標題:貧困地區,山西的下一個“富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o75uoww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