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1”工作法:“1”指的是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中心。“4”是指做好文化興村、產業富民;用老房換新房,以土地作保障;居住進社區、打工進園區;當好群眾後盾、全心為村民謀福利四項工作。最後的“1”是最終實現強村富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全村887名村民,光耕地就有2000畝,‘人均兩畝地’是村裡最大的優勢。”7月9日上午,平陰縣孝直鎮付莊村黨支部書記亓明軒告訴記者。多年來,這個村的村民圍著土地打轉轉,卻收入微薄,在2000年以前,村集體更是負債一二百萬元。“靠著青山不能沒柴燒。”新的村兩委班子上任後,在確定全村的發展思路時,在土地上做篇大文章成為大家的共識。
  從2010年開始,村裡開始進行土地流轉試點,併成立了山東豐通蔬菜合作社,將從農民手中流轉來的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發展蔬菜、玫瑰和林果產業。土地流轉讓農民實現了“雙贏”,一方面可以拿著每畝地1000元的補償費用,另一方面還可以到農場去打工賺錢。而對土地來說,原來一家一戶種植糧食作物,每畝地一年1000元左右的產值現在增加到8000元到1萬元。目前,全村2000畝土地已流轉1500多畝,村民在農場打工的年收入從五六千元到萬餘元不等。
  村民收入提高了,就有了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用老房免費換新房這樣的事就發生在付莊村。借助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政策,付莊村新建的9棟社區樓已竣工,今年底,105戶村民將搬入雙氣齊全、“六通八化”的新社區,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本報記者 馮經偉)  (原標題:踐行“141”工作法黃土地鋪出富民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o75uoww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